11月上旬,全国各地建筑钢材普遍出现上涨,三级螺纹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杭州等地涨幅都在100元以上。但进入中旬以来,南北市场出现分化,北方钢材价格急速下跌,而南方市场仍缓慢上涨。以Φ16-25螺纹钢为例,11月11-13日,北京市场连续下跌超过100元,而上海市场累计上涨仍达到50元。
之所以出现这种走势,一方面是天气原因。11月9日北京周边一场小雨,天气骤然变冷,各居民小区开始供暖,人们一下子觉得冬天来了。北方冬季户外施工将大幅减少,对建筑钢材需求量将明显降低。在这种心态下,北方钢材价格开始跳水,11日下跌达80元/吨,幅度较大。与此同时,南方天气尚好,户外施工并未受到影响,在减库存和三中全会良好政策预期的带动下,钢价仍在小幅上涨。
另一方面是因为“北材南运”节奏延后。所谓“北材南运”,指的是北方地区进入冬季之后,当地钢材需求受气温等因素影响几乎停滞,南方市场与北方市场的钢材价格差价拉大,北方地区(主要为东北地区)的钢厂、贸易商顺势采用低价政策,将钢材资源南运、分流的现象。这一现象在建筑钢材领域尤为明显。该现象发生的大致时间在每年9月至次年2月,每年启动时间有所区别。从近两年东北地区北材资源南下情况来看,华南珠三角、华东长三角是冬季“北材南运”资源流入的主要地区。对华南市场而言,资源以线材为主,在华东市场则主要为抗震钢筋、盘螺。
虽然今年“北材南运”时间较早,但南方市场对其接受却偏晚,即“北材”的到货高峰延后了。“我的钢铁网”监测数据显示,9月中旬,广州港口钢材到货量为36.1万吨,较去年同期增加54.9%,9月下旬,该到货量较去年同期增202.1%。不过,到了10月,到货量增速放缓,其中10月中旬甚至出现了负增长14.7%。其中很大程度是钢贸商的问题。自2011年以来,大量钢贸流通企业倒闭或退出市场,钢贸商数量锐减,市场活跃度降低。同时,随着银行对钢贸商停贷以及国企托盘要求偏高,贸易商资金紧张,其“蓄水池”功能已十分弱化。而连续两年“冬储”亏损的前车之鉴,也打消了多数商家进货的积极性。虽然三中全会余音仍在,但11月中下旬钢市却面临新一轮的下跌风险。
对于钢材市场不景气,自治区发改委对于内蒙古钢材市场做了深入调查,据调查结果显示,内蒙古钢铁生产和销售行业利润均大幅下降,钢材生产企业辐射半径缩小、环保成本增加,部分贸易商退出市场,继续经营的贸易商选择谨慎经营。
减产意愿弱
“今年所有的钢材企业利润都很低,但是钢材行业和煤炭行业不同,因为钢材易储存,所以钢材业没有出现关闭潮,大家都抱有观望的态度。”邸天柱说。
据了解,呼市专业经营钢材的有300多家,但是专业经营只有三分之一。内蒙古钢材市场流通的钢材大多来自包钢和宣钢。记者了解到,由于各钢材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,且区域间运输成本较高,企业销售区域辐射半径逐渐缩小。而包头市除包钢集团外,还有很多小型钢厂,由于小钢厂倾销低成本、质量相对较差的产品,包钢集团被迫将螺纹钢价格每吨下调近千元。
期盼新政策
邸天柱表示,目前钢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钢贸企业的生存面临资金瓶颈的制约。我们也都期待好政策,现在钢材市场属于调整期,相信在好政策的推动下,内蒙古钢材市场的潜力还是很大的。
呼和浩特钢铁行业商会会长李晓峰表示,从去年四季度以来,钢铁行业步入了发展的低谷。钢贸商也经历了从“暴利”向“微利”的转变,而且日子越来越难过,融资难、销路不畅等一系列的难题困扰着钢贸商。钢铁行业商会成立的最初目的是为各商户解决融资难的问题。现在商会组织,让内蒙古的钢铁行业更加团结,能够抱团取暖。
根据调查结果,自治区发改委对于内蒙古钢材市场救市也提出了建议:首先,需要加快优胜略汰,整顿钢材市场经营秩序,并且扶持钢贸企业发展。其次,相关部门应加快出台行业发展规范,加强引导扶持,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,鼓励一批钢贸企业朝企业大型化、经营多元化、业务链提升的方向发展。另外,银行应对信誉良好、资质优良、经营正常的钢贸市场和企业给予贷款倾斜,推进银行依托担保机制,开展对钢贸企业担保贷款业务,破解钢贸企业融资瓶颈,促使整个钢贸行业血液畅通,健康发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