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世界钢铁协会(WorldSteelAssociation)和国际钢铁统计局(ISSB)整理并公布的数据,英国《金属导报》对钢铁生产和贸易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。 ![]() 世界粗钢产量在2011年继续增长,较2010年增加了1.04亿吨(7.3%),达到15.36亿吨。2012年产量为15.47亿吨,年增长率仅为1%。这样的增长率远低于21世纪初期高达两位数的增长水平。 虽然世界不同地区钢铁产能发展的情况不尽相同,但中国制造业增速放缓、美国经济增长步履蹒跚、欧洲紧缩政策产生的抑制效应等因素,对一直处于迅速扩张中的全球钢铁产能造成了较大打击。 2012年十大钢铁生产国(图2)的粗钢产量占世界粗钢产量的比例为82.5%,其中六个国家的产量较2011年小幅上升,而其他四个国家(日本、德国、巴西、乌克兰)的产量略有下降。 ![]() 在十大钢铁生产国中,印度在2012年产量方面的增长最为显著—增长5.6%,达到7760万吨。阿联酋是唯一一个年增长率超过这十个钢铁生产大国的国 家,2012年产量增长了40%(即280万吨),位列世界第38位。《金属导报》之前发布的2012年度世界钢铁企业排名中,阿联酋最大的钢铁企业—酋 长钢铁公司(EmiratesSteelIndustries)以348万吨的年产量位居第77名。 从2002年到2012年,世界粗钢产量增长了70%。欧盟(27国)占世界粗钢产量的比例减少了一半,跌至10%。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份额从13.4%收缩至7.8%,而中国的份额则在这十年间翻了一倍还多,从20%升至50%。 原材料消费 2012年,几乎所有的钢铁生产都是通过氧气炼钢(69.6%)和电炉炼钢(29.3%)实现的。剩下的1.1%来自平炉炼钢,主要是俄罗斯、乌克兰采用这种方式。 碱性氧气转炉(BOF)与电弧炉(EAF)生产的比例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存在很大差异。这能够反映出拥有原材料和经济能源的情况、主要钢铁生产国钢铁产能 和工业基础的历史和年龄。有些人认为,欧盟最近几年来的转炉/电炉的比例已接近所谓“传统”或“典型”比例—40:60,而在美国,由于小型钢铁厂的增多 使美国转炉/电炉的比例正好与欧盟相反,即60:40。 中东的钢铁产业相对比较年轻。它拥有足够的电力供应,并呈现出一种依赖于直接还原铁(DRI)进行钢铁生产的趋势。中东地区2012年的粗钢产量中,有2210万吨是通过电炉生产的。 而中国依旧以转炉生产为主。2012年中国产出7.65亿吨的粗钢中,90%是通过转炉生产的。中国铁矿石的表观消费量为10亿吨(超过世界总量的一半),反映出中国对于原材料的依赖较大。 ![]() ![]() ![]() |